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 369 年 — 前 286 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 战国 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 蒙城县 人 ) 。著名 思想家 、 哲学家 、 文学家 ,是 道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 老子 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 “ 老庄 ” ,他们的 哲学 为 “ 老庄哲学 ” 。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 “ 道 ” 是 “ 先天生地 ” 的,从 “ 道未始有封 ” (即 “ 道 ” 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 “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 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 逍遥游 》、《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 “ 庖丁解牛 ” 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记载,庄子住在贫民区,生活穷苦,靠打草鞋过活。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粟,监河侯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还有一次,他穿着有补钉的布衣和破鞋去访问魏王,魏王问他何以如此潦倒,庄子说,我是穷,不是潦倒,是所谓生不逢时。他把自己比作落在荆棘丛里的猿猴,“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说自己“今处昏上乱相之间”,没有办法。《史记》中记载,庄子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在职不久就归隐了。楚威王闻知庄子很有才能,派了两名使者,以厚币礼聘,请他作相。庄子说:千金、相位确是重利尊位,但这好比祭祀用的牛,喂养多年,便给它披上绣花衣裳送到太庙作祭品,我不愿如此,宁愿象条鱼,在污泥浊水中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