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意太极拳:有病康复,无病养生;推广健康,传递快乐!
中国神意太极拳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太极百科 > 杨式太极拳 >

谈杨式太极拳的“静”

时间:2011-09-22 15:08来源:互联网 作者:admin 点击:
一、静的概念 二十年前,1989年有一次在虹口体育场独练杨式 太极拳 时,出现心、身都与往常不一样的安静,甚为奇怪,自叹:怎么练拳也会犹如静坐入静一样?这才体会练拳可以静下

一、“静”的概念

    二十年前,1989年有一次在虹口体育场独练杨式太极拳时,出现心、身都与往常不一样的安静,甚为奇怪,自叹:怎么练拳也会犹如静坐“入静”一样?这才体会“练拳可以静下来”,使我开始对“静”的探索。

    “静”与“动”相对而言,太极拳中讲的“静”不是静止不动、死静。树欲静而风不止,风是动,树相对不动,所以叫“静”。静功静坐,身体固然不动,看上去很静,但心在跳、血在流动,其实也是动。至于心中烦恼,人坐着,但也静不下来。地球亿万年在转动,从来不停,由于太匀速,人们不觉得动。易经上讲:“天主动,地主静”。所以“动”与“静”是相对的。练拳始终在动,“一动无有不动”;由于心无杂念,身不浮躁妄动,慢而均匀,相对而言就有“静”了:所谓“一静无有不静”。

    “静”的程度也是相对的,心不烦、身不乱是“静”,而入静是深沉的“静”。心、身似乎全空了,可以思想,但心里根本不愿思维,只感到一片静寂,程度就又深了一步。再进而好象定在那个水平上,还有更深的静境,所以“静”的境界也是相对的。

二、练拳可以出现“静境”

    我在前述:出现了练拳好象静坐人静一样的感觉。这几年后,又出现静境,是在和平公园练太极拳练了半套以后出现的:脚下如捋棉地,轻柔却沉稳,手、足犹如自发在动,不需用力,周身舒松柔和,心中空空静静,思维十分清晰,奇!怎么这样?欲试行气走劲,即有气、劲如意而现,随既不思,则仍空静无为、自然舒畅。几年前,又遇到新境:在赤一社区的绿化场地上,正带着大家练拳,只感到天地一静,万物似乎都静止了,犹如身处另一空间看这世界,与往常大不一样,忽也看到:小路上有车水马龙行人在动,历历在目,但毫不动心,拳我消融,静得出奇。真如老子所言:“有无相生”,“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近年来练拳亦常感到在定中运动,很安静,有两手相胶相连,是动而似非自己动。旁人观之有觉我手柔软如飘带;有觉得气尽沉在脚下,上面在飘;也有感到我在云中舞动。

    杨澄甫先生的学生吴志青著、《太极正宗》一书,出版于1940年,报道了太极拳家陈志进先生练拳论著中所说:“盖练拳时,全身松开,顺乎自然,浑圆流利,气沉丹田,心中空空洞洞,思虑全无,如庄周梦蝶,人蝶不分。练完之后自己曾练与否亦不自知。练太极拳到如此境界,有何病不去?不但自己如此,旁观之人,亦觉心平气和,与之俱化。”

    正如我师区汉荣先生曾言:“练拳可以静下来”,“动中取静”,要“静”、“净”,达到“灵台空明,物我俱忘”,乃至“法喜”“法乐”境界。

    按照太极拳理论要领、古圣贤名言来练,是可以达到“静”的,这是前人、今人实践的体会。

三、拳经、拳家多处讲“静”

    《十三势歌》云:“静中触动动犹静”。《十三势行功心解》云:“静如山岳,动如江河”,“神舒体静,刻刻在心”,“一静无有不静”,《太极拳论》云:“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杨澄甫先生在1927年“十要”中讲“动中求静”,1933年又加上“动静合一”。其父杨健侯公常夜坐蒲团“练静功以养神意气,还不厌其烦地提示我们要注重内气的培养,内气不足则不能催促姿势的运行”。《太极拳秘诀评解》一书报道前人所言:“此拳也,不同流俗,不比凡工……动静双修,工比兼并,自有补益”,“所谓太极,阴阳在焉。抱神以静……性定神安……浮躁妄动,门径谬矣”。太极拳家孙禄堂先生日:“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就是对练,也要“彼不动、己不动”,“舍己从人”,静以听劲,再作定夺。

    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可见“静”是拳家前辈十分注重的。

四、杨式要领与“静"相通
   

    (一)沉稳。如站不稳,自然静不下来。如何才能稳?上要“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中有“松腰胯”、“气沉丹田”,在下:脚下“分虚实”,重心不离脚、君不离位、沉稳安泰。站定、运行皆要如此练拳,才易稳定。傅钟文老师常说:“脚踏实地,功夫到手”。

    (二)内求通达。杨澄甫先生“练习谈”中讲:要“悉心静气”、“默记揣摹”地练拳架子。老子日:“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气要顺,要通达。一定要松,周身松开,气脉畅通。二要正确练拳架,比如身正,呼吸自然,气路则无阻。你看庙里佛像个个身正静坐,内气通达。挺胸、窝胸,即使下巴抬起都不好。三是学一点静坐、站桩。“气以直养而无害”。四是练拳不能光动动身、手、脚,要学用意,“气沉丹田”,逐步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身躯不少滞”,做到“意气相连”,做到“内合”,才能去做“内外相合”。内气通达才利于“悉心静气”

    (三)外求无碍。身不松,用力练拳,自筑碉堡。身、手、脚,上、中、下不配合各自单独行动,处处出现“断续处”、“缺陷处”“凸凹处”怎么静得下来?外也不合,“何以内外相合”?练拳本是围绕一个中心“一动无有不动”地圆转,有“圆活之趣”,“由脚而腿而腰,节节贯串”,周身一家,圆、连、匀、慢,协调得无微不至,练拳本是周身各部位随心身向左、向右带带而已,自然轻松而平实,毫无阻碍,“一任自然”才能静得下来。

    前人言:“心死神活”。练拳心要专于拳架,心要定,不烦。不因旁人誉毁、万境诸事而心乱。老子日:“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虽然学拳要学一些用法,讲劲、意、气、神、要领,熟练后,最好把这些事不放在心上。古人曾例:“筏喻者”,是说人过河要船,过了河何必背着船走呢?连同心中善恶烦杂统统舍去,想想脚下,领圆练拳,让“静”的精神自然形成,早日形成。道家讲性命双修,讲静。太极拳以道家学说为理论基础。“杨式”诸多要领,自然与“静”相通,为“静”服务。

五、“静"是道、佛、儒三家修炼的基点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日静,静日复命”,“清静可以为天下正”。道家张三丰言:“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日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日真命。”讲性命双修。
    佛日:“六尘不生,静久功深。”菩萨“应如是生清静心,不应住色生心。”
    孔子日:“仁者静”。荀子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淮南子书》:“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圣贤名言,着重“静”字,因为这是修性养身的基点,也是值得我们太极拳爱好者尽心学习的修性健体的好指导。

    我从“静境”多次出现,方知练杨式太极拳不能囿于拳架,要学习三家经典及太极拳论,才能不断升华。太极拳是人身的艺术,是从物质(形体)到精神(意识)的演变过程。孔子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多年来,无数慢性病患者通过笑雨太极养生园的调理身心都有了很好的调理效果,又重新走向了健康快乐的生活。笑雨太极养生园不是医院更没有医生,她给患者的只是健康科学的生活指导和调理(如:通过习练神意太极功法疏通经络气血及配合服用泼力金核酸口服液提高生命能量等),通过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恢复、调动、挖掘出人体本有的自我调理能力(自愈功能),从而实现疾病的康复和身体的健康长寿,这也正是无数的疾病患者调理康复甚至创造健康奇迹的原因所在。“有病调理疏通身心康复,无病保健养生益寿延年。”笑雨太极养生园咨询免费热线:400-6070-300

 


顶一下
(10)
71.4%
踩一下
(4)
28.6%
神意太极拳教学光盘

养生园联系方式
  •  

  • 拨打0533114 查询“笑雨太极养生园”
  • 传真:0533 - 2837919
  • 电话:0533 - 2837928   2837563
  •                     2837708
  • 手机:15053366681 李艳

  • 全国统一康复调理咨询热线:
  • 请拨打400-6070-300 (免长途费)


  • 淄博笑雨太极养生园汇款账号:
  • 【农行】中国农业银行淄博马尚支行
  • 户名:郭红 6228480282177878513
  • 【工行】中国工商银行淄博张店体坛支行
  • 户名:郭红 6222001603101232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