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耳(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一说安徽涡阳)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后人称其为“老子”。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道教称其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
||||||||||||||||||||||||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
|
![]() |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楚庄王之后。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民权县,也有说是安徽亳州蒙城人)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
||||||||||||||||||||
|
内容简介:大型公益系列节目《和谐拯救危机》是以共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为主旨的公益节目。由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经济半小时》、《对话》等栏目前主持人陈大惠主持并制作。以深入介绍、弘扬中国五千年来的儒、释、道三种传统文化思想为主,详细剖析当今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环境和人文危机的根源,以及阐述以和谐为宗旨的化解之道。而同样淄博笑雨太极养生园创始人、净空弟子傅光胜师傅把道融入养生之中,“和谐与养生”成为笑雨太极养生法的精髓…… |
|||